查看原文
其他

从造房子到造火箭,碧桂园也有一个航天梦?

枣泥儿 泰伯网 2022-05-16

泰伯网 枣泥儿 | 撰文


1992年的6月20日。

在当时看来,只不过是普通而又平凡的一天。

当年,顺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给一家企业颁发了营业执照,注册名称为顺德市三和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1994年年底,这家公司更名为“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由于市场不景气,当时开发的顺德碧桂园,几近无人问津,不得不靠着广东碧桂园学校吸引客源最终化险为夷。

在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看来,那段梦开始的时间还要再往前回倒,而留给未来的时间是无期。

“自1984年创业以来,一天一天似乎没什么差别,但35年过去,公司的发展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1

落子商业航天

 

之于碧桂园,这变化在于,思考着如何重塑另一个碧桂园。

这个当口,民营航天企业进入其版图。

近日,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对外通报称,公司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为碧桂园旗下子公司碧桂园创投,数额5亿。

5亿,成为商业航天领域一笔为数不多、单笔过亿的融资。

在此之前,还没有房地产商以如此“刀枪直入”的方式宣布进军航天领域。

由于披露不多,外界对其意图与前景并不是十分清楚,很多业内人士也将其视为一种资本运作手段。

成立不足一年、肩负集团产业投资(除地产板块外)使命的碧桂园创投,对于此次跨界,做出了长期陪伴的承诺。

提及入局的原因,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首席风险官沈烨表示:“作为产业资本,碧桂园创投对高科技及高技术领域有充分的了解、敏锐的洞察力和足够的耐心,将给予蓝箭航天长期持续的支持。

除外,还有包容与不干涉。

蓝箭方面表示,碧桂园创投将向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及蓝箭业务发展所需的其他帮助,不会主动干涉和影响其战略规划及日常经营。


蓝箭航天“朱雀一号”


能够肯定的是,碧桂园地产业务所带来的销售额,给了碧桂园更多跨出边界的资本与试错机会。

资料显示,碧桂园在8月份至10月份连续获得单月销售同比超40%的增长后,11月份的销售增速再攀新高。前11个月,碧桂园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5398.4亿元,同比增长10.2%,已超过2018年全年的5018.8亿元。

在2013年,这一销售额刚刚步入千亿。2014年达1288亿元。

2014年的楼市,万科已稳坐头牌许多年,恒大手握北京数千套房源,融创以上海为据点问鼎长三角地王,绿地、万达、保利等一线房企将核心城市瓜分殆尽。

那时的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耕耘潜行了二十多年,连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大城市的门都还没撞开。

渡尽劫波,作为一匹后来居上的黑马,碧桂园辉煌业绩令许多同行羡慕不已。这与其“高周转”发展模式不无关系。

简单来说,所谓高周转,就是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快速配套,快速开盘。如此一来,碧桂园就像一家高效运转的房屋工厂,流水线一样“生产”房子。

事实上,第一个举起高周转大旗的并不是碧桂园,而是王石的万科,他首提5986——拿地后5个月动工,9个月开卖,第一个月售出80%,产品60%是住宅。

令王石没曾料到的是,他点燃的火种,遇上“踩准三四线城市棚改”这一发展时机的杨国强,变成了熊熊大火。

碧桂园将高周转的标准,由456——即拿地后四个月开盘,五个月资金转正,六个月资金再周转,提高到了疯狂的345。

用杨国强的话来说,“我们低成本拿地,快速开发,配套到位,低价开盘,精装修交房;我们专注三四线城市。拿净地,面积要大,付款要分期;拿地的同时,设计基本完成,三个月内必须开工;第四、第五个月可回收资金;这样的速度别人做不到,这样的把控别人做不到,我杨国强能做到。

尽管争议很多,这套打法也的确为碧桂园带来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增长。

2015年后,中国三四线城市在5000~6000万进城农民的脚步下,开启楼市之春。同年,销售额刚达到1402亿元的碧桂园,仅一年的时间便翻倍达到3088亿(2016年的销售额)。2017年更是达到5508亿元,超越恒大和万科,成为销冠。

即使如此,碧桂园仍然嫌自己速度慢。

2018年4月,碧桂园曾在内部连发多份文件,要求提高项目周转速度、报建速度、供货速度,一时在网上热炒并陆续流出。

其中包括各种激励和处罚措施,比如针对三四五线城市项目,碧桂园的奖罚措施规定,如项目摘牌即开工,奖励项目总负责人20万,每推迟1天,奖金递减1万,20天开工,奖金递减为0,第21天开工,则罚款1万,往后推迟一天则多罚1万;如项目摘牌到开工超过40天,项目总负责人将被撤职。

直到2018年8月,碧桂园才踩了刹车,原因是施工安全。

“高周转”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集中爆发了出来。据当时媒体统计数据显示,碧桂园在安徽安庆、巢湖、芜湖,江苏如东、靖江、无锡,广东台山、杭州、青岛等地,涉及6个省13地楼盘均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投诉。

紧接着(8月3日),碧桂园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当时外界关注问题进行集中回应。关于碧桂园自身,关于碧桂园近期牵扯到安全事故、高周转、高负债以及连夜出图等。

8月21日,碧桂园总裁莫斌在谈及2018年下半年的销售目标时表示,下半年公司会放慢发展速度。


02

押注人工智能



安全事故之后,一向急速发展的碧桂园开始放慢脚步。

最直观的体现是,需要长周期投入的“科技”成为杨国强挂在嘴边的高频词之一。

根据网上报道的零星介绍,泥腿子起家的杨国强俨然塑造了一个“农夫”形象。对于这一点,他不曾遮掩,甚至曾自谦说:“我是个农民,书读得少,很多事情听不懂,人笨。

事出之后,杨国强借由一封致投资者的信,道出“走出草莽,现代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科学技术”的心声。

2018年9月,杨国强在一次内部管理会议上强调,“希望借助机器人的应用,在建筑行业把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50%,同时降低建筑工地的伤亡率,改进工程质量、获得更好的环境效益。

或许30年前的日本神户参观之行中,当地轴承厂里以机器代替人工生产产品的那一幕早已在杨国强内心根深蒂固。

在这之前,碧桂园就为自己定下发展人工智能的目标。

2015年2月初,“杨国强雷军互访”的消息刷爆各资讯平台。隔了一年(2017年11月),碧桂园牵手美的集团共建机器人小镇的消息也陆续发布。

2018年中旬,碧桂园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并备好了800个亿的诚意。

杨国强表示,碧桂园计划5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投资设立全产业链所需的研发、设备制造工厂和供应链渠道,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同时,碧桂园未来将引进10000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

紧接着,在同年9月由广东博智林举行的一场签约仪式上,博智林与8家企业签署了收并购合作协议,并同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9所知名高等院校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广东博智总裁沈岗表示,根据规划,未来博智林机器人将进军建筑、装修、机器人餐厅、智慧家居、现代农业、医疗、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等应用领域。


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外景


“回国之初,去过很多机器人公司,但加盟碧桂园,只考虑了一天。”曾在世界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的日本FANUC供职的梁衍学现任职广东博智林智能技术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他坦言,做机器人能不能成功,主要与企业的文化思维有关。“在参观了碧桂园的项目之后,看到昔日的建筑工地变成工业化生产线,我被震撼到了。”在碧桂园,做机器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

事实上,直到今年年初,高科技的定位才被更为清晰地阐释出来。

今年春节后(3月1日)的第一次集团管理会议上,杨国强明确了碧桂园“三驾马车”的业务架构: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碧桂园的企业定位也因此升级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今年的全国两会,“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能+”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杨国强,也递交了《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的提案》,同时把话放在了两会上。

至此,碧桂园意欲变身科技企业的意图更加笃定。这意味着,未来地产只是碧桂园业务中的一部分。


03

科技造城


对碧桂园而言,与高科技扯上关系并非从这儿开始。

三年前的一个计划,碧桂园开始做科技小镇。

2016年8月,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带着新成立的产城发展事业部亮相,发布了“科技小镇”计划。这个计划里,碧桂园将在一线城市周边和强二线城市至多80公里的区域,最好不超过60公里,建造名为“科技小镇”的卫星城,占地2至5平方公里,5年计划投资1000亿元。

这一想法,源于城镇化中的机会,更多源于转型的需要及对科技的看好。

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产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向俊波指出,“2016年我们开始做产城的时候,是因为看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是朝着技术和产业更加丰富、更先进的发展道路上前进。

就这样,碧桂园开始了自己的“造城”计划。惠州潼湖科技小镇,便是碧桂园首个落地的“试验品”。

2017年5月,碧桂园在惠州惠城区沥林镇英光村拿下约31万平方米的两宗土地,作为小镇的首期土地;2018年9月,潼湖科技小镇第一期正式开园,意在打造世界级的物联网产业基地。

从落地算起,仅历时16个月。

“这种项目适合比较有实力的企业来做,不然就成为了一场圈地的运动,适得其反。在向俊波看来,相比其他开发运营商,碧桂园在产业方面所拥有的优势,正是在产业整合能力、资金实力、人才与团队基础。

以潼湖科技小镇为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潼湖科技小镇还将处在投入期,“投入的资金是几十亿、上百亿的净投入数量级,一般企业很难承受这么长周期和这么大的投资。

按照小镇“未来还将持续开发8-10年”的规划,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棋局。

碧桂园要打造的,并不仅仅是一座“城”。

除潼湖科技小镇以外,碧桂园思科(广州)智慧城、深圳机器人产业园、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等数个产城项目,也被视为继续加码高科技业务的表现。

就在今年年初,碧桂园集团沪浙区域与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性节点位置的奉贤“一拍即合”,共同打造以北斗产业为核心,融合智能制造以及科技服务业等多种产业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使得“北斗+”产业、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的园区产业定位也呼之欲出。


碧桂园北斗产业基地揭牌


据悉,北斗产业基地正面向社会征集北斗卫星短信测试、高精度地面站和信号收发测试、精准授时测试、无人驾驶测试、遥感卫星数据加工平台以及面向北斗物联网的小型机器人编程和测试等平台建设与运营方案。

一如进军地产、机器人等产业的打法,碧桂园看重全产业链。已有北斗等科技基地并入局商业火箭的碧桂园,倘若正式进军航天领域,或许还有其他动作。

如今看来,碧桂园离杨国强的科技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京东数科突围战

《精读》

2020将来,但AI却不如承诺的那般美好中国工业三十年⊙凛冬已至,投资人欲哭无泪山东地信变革中移动折腰为北斗宁夏需要的,“数字化”能给多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